關於存在主義這回事,
其實我並沒有很了解,
甚至連卡謬或是卡夫卡的作品也沒有好好仔細地研讀過。

存在,是個很抽像的名詞,
到底怎麼樣叫做存在或是不存在。
活著沒有被人知道能算存在嗎?
死了好幾十年仍然有人景仰追思可以算不存在了嗎?
其實我不是想要鑽研這個。

只是,對我而言我害怕的是遺忘。不留一點痕跡的那種。
彷彿沒有存在過一樣。
所以我不知道對我而言被遺忘是不是就可以算是不存在了。
我有點昏頭了到底想說什麼...

我想説的是....
我只要想到某些人事物甚至我自己可能在未來的日子裡被我或是其他人所遺忘就如同不曾存在過那樣
不留一絲痕跡就讓我莫名的恐慌,非常恐慌。(要一次講完這一整句話真累 希望你會看的懂)
所以我總是會試圖從那些消逝的人事物中留下些什麼(不然就是不停地回想回想回想好讓它存在)。

我一點都不想要(被)遺忘掉(?)。真的不想(?)。
我竟然為了這種事在夜半感到驚慌失措。(?)


再這樣下去我可能要選擇添購新的腦容量(或許考慮陣列式磁碟機?)
以便我裝下更多不想遺忘的無聊(?)東西
或是去看心理醫生。


這種東西真是想破頭到當機都想不出結果。
(不過也可能是微軟太容易當機)
(或許用麥金塔就跑的出結果?? 是誰說不當機?)



話說回來存在主義真的是個很有趣的東西。
以下轉錄自汁柿家知識+ :

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

  • 存在主義不是一種哲學,衹是一個標籤,標示著反抗傳統哲學的
    種種逆流.也不是思想上的一個學派,也不可以歸屬於任何一種
    主義.

  • 將傳統哲學視為表面的,經院的,和遠離生活的東西,而對它顯
    然不滿,這就是存在主義的核心.

  • 存在主義的精神:修正存在法則,使其合乎存在的事實,寧願在
    現實中失落自己,也不願將自己陶醉在理想中.

  • 存在先於本質:存在是命定,是空的容器;本質是自由,用來填
    滿存在的.存在不僅先於本質,也決定了本質.

  • 在相同中的相異部份,才是構成個別的個人最根本的要素.上帝
    衹給予存在,本質則由人自己去決定,由人自己努力掙來的.

  • 努力才能換來溫飽,是存在先於本質的原則;存在是可以白白得
    來的,本質卻需要全靠自己.

  • 存在主義並不在於發現了人生有什麼內容,而在於指出了一條走
    向內容,發現自我之路.

  • 使自己變成計劃中的人;要認識自己,必須先知道自己對未來的
    計劃,過去的,現在的,都不真正的自己,真正的自己是在未來
    的變成中,你要變成什麼,全靠你自己設計,當一個人領悟到自
    己衹是在becoming中,內心自然會覺得迷失,荒謬.

  • 存在是荒謬的,可是人生不是荒謬的;因為人生包括了存在與本
    質.存在的公式: 存在+自由=本質

  • 人的存在,就是超越當前的一切,甚至超越自己,才算完成自己。

存在現象學(Existential Phenomenology)

  • 存在主義重視存在經驗的感受;現象學強調描述之本質主義的方
    法;兩者對立,卻皆承認描述與意識之優位(primacy) ,形成存在
    現象學.

  • 尼釆,齊克果等人,強調了個人的實存意義,包括人底文化,歷
    史,與他人之關係,而想反抗哲學的系統;這些想法與現象學結
    合起來,遂使存在主義獲得哲學地位;假若不了解此二者之關係
    ,就會把存在主義當成是反抗系統性思惟的一種主觀反應,而不
    會把他視作具有自己一套問題與方法之哲學運動.

  • 20世紀的存在主義,是由兩個潮流匯合而成,故又稱存在現象學
    .如此,存在主義開始於胡塞爾現象學所停止之處.

  • 先驗現象學:從超然的觀察者觀點,來描述世界.
    存在現象學:觀察者無法使他自己與世界分開,因為,意識必定
    是....的意識;意識經驗的方式,同時也就是我們在世界中的存在
    方式.不再強調生活界的觀念,轉而強調在世存有(being in the
    world) 擴張了現象學的範圍,能以個人的存在來考慮世間的一切
    人類關係.

  • 在世存有,是專門來指稱人之實在性,而不用能思的實體or能知
    的主體,將自己封閉起來.人底實在性,就是處於具體的世間之
    中;人之所以為人,衹是因為他在世間活動的結果.人之存有就
    是etre an monde. 人衹有透過世界才能瞭解自己,衹有脫離世界回
    歸自身時,才能發現自己底意識.

  • 呂格爾認為,存在主義有三個基本課題:

    1. 形體的重要:形體(body)是人在世間的基本存在方式,而意
      識就是賦有形體的意識;我們不可以說”我有一個body”,
      也不可以說”我是一個body”,應該說”我是有形的”(I am
      bodily)

    2. 自由與決擇:此自由並非指為所欲為,而是境遇的自由(situ-
      ated freedom) 涉及過去,現在,未來處境內的自由.自由是
      對開放的可能界,作自我決定;人不是透過抽象思考,反省
      或論證才得知他的自由,而是在抉擇與活動中得知的,因為
      必須這要負完全的責任.人之所以獨特,不是因人能意識,
      而是因人能意識到意識,即自我意識.人在抉擇時,會選擇
      他自己.人所沒有的唯一抉擇,就是不作抉擇.

    3. 主體通性:有形的人在他人所居住的世界中顯現其存在,個
      體之間能認識彼此的人性;人必須不斷地將其它個體計算在
      內,我們衹有認識其他人的人性,才能發現自己真正的人性.

  • 傳統的人生哲學未能擺脫人性論的模式,把形形色色的人性當作實
    體來研究,以人性為前是找出其本質;存在主義認為,人根本沒有
    本質,人是一個個地在不同瞬間的存在,人首先必須存在,傳統錯
    誤在於脫離了人存在的事實,而抽象地討論人的本性;我們應該討
    論:1.人是如何存在的.2.離不存在還有多遠.3.應採取什麼存在方
    式?

  • 人的存在,衹能是個人的存在,研究共通性是毫無意義的,由於個
    人之孤獨,擔心,而要選擇,超越,而有渴望,自由.

 


卡夫卡是一個人(承上),也有很多人用卡夫卡來表示"存在主義"
因為卡夫卡的作品多半是引人深思"存在"的定義或"存在"是什麼

弗 蘭茨‧卡夫卡(1883-1924),他是一位用德語寫作的業余作家,國籍屬奧匈帝國。他與法國作家馬賽爾‧普魯斯特,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並稱為西 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先驅和大師。卡夫卡生前默默無聞,孤獨地奮斗,隨時間的流逝,他的價值才逐漸為人們所認識,作品引起了世界的震動,並在世界范圍內形成 一股“卡夫卡”熱,經久不衰。

讀過幾本卡夫卡的書,像變形記和審判
感想:"存在"真是複雜...|||

法蘭茲‧卡夫卡﹙ Franz Kafka,1883 - 1924 ﹚是二十世紀存在主義的啟蒙者,
同時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令人捉摸不透的文學家之一。

http://www.cef.org.tw:50004/Kafka_nightmare.html

http://www.ck.tp.edu.tw/online/teenager/106/kfk.html

參考資料 http://staff.whsh.tc.edu.tw/~huanyin/mofa/k/kfka.php,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00501020048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z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